太奇微信
首页>>备考指导>>考研资讯

不向历史交白卷—蒋经国在赣南主政的六年(面

点击咨询

不向历史交白卷—蒋经国在赣南主政的六年(面试官-魏老师)

 

作为蒋介石唯一的嫡子(蒋纬国是养子),蒋经国是现代中国政治舞台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历史上评价颇高。蒋介石病逝后,1978年蒋经国接棒执政台湾。推动台湾经济发展,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其执政晚年逐步开始民主改革,开启了台湾政治民主化之路。他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反对“台湾独立”。1987年11月宣布开放部分人士赴大陆探亲,结束了近40年两岸同胞不相往来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对其也给出肯定的评价。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第一条新闻播报该消息。
曾与其是苏联中山大学同窗的邓小平, 曾感慨地说:“如果蒋经国还健在,中国的统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困难和复杂。国民党和共产党过去有过两次合作的经验。我不相信国共之间不会有第三次的合作。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
 

 

研究蒋经国的著作、文献,主要集中在1972年5月他出任“行政院长”之后的从政经历。1937年3月,蒋经国在苏联生活了13年之后回到国内,开始了他一生不寻常的政治生涯,其中曾在赣南执政的六年,后人已甚少关注。而这段履历正是他政治生涯的起点,是他一生中最精彩的时期之一,也占据着他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部分。当时他在赣南推出的“新政”,吸引着国共两党的密切关注。1943年11月,《纽约时报》刊出文章《赣南建立民治的目标》,予以高度评价:“中国方面的有识之士,都一厢情愿地高谈中国的现代化,却只有赣南在真正的推行。”国民党内部,有人士批评这是“无法无天的政治实验,以个人喜好为依据,不以法治为基础”,有人密告他是“有共产党气质的国民党”,更有甚者露骨地说“像共产党一样在赣南搞赤化”。

如今网络上关于这段历史,少有文字记载。寥寥几篇文章,均语焉不详。这究竟是怎样一段历史?巍巍河山作者查阅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文献资料,来为大家揭开这段尘封的记忆。

 

 

1937年3月,27岁的蒋经国结束了13年的苏联生活,携妻儿返回中国。1939年5月7日接任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查专员(即赣南地区专员),兼领少将衔区保安司令职,6月兼任赣县县长,至1945年3月,辞卸专员职务。在赣州主政有六年之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1938年5月至10月,厦门、合肥、徐州、安庆、九江、广州、武汉等地,相继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39年3月,南昌沦陷。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赣南地区是内地的小城,下辖十一县(赣县、大余、信丰、南康、崇义、安远、上犹、寻钨、定南、龙南、全南),人口不到十万。辖区面积2.3万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土地贫瘠,经济落后。赣南以前也是老苏区,离中国共产党革命老根据地井冈山和瑞金不远。

 

 

彼时,赣南地区形势非常复杂。一方面当地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另一方面遭受国内封建势力压榨,处于极度贫困的悲惨处境。江西省三个保安团驻扎在南康、信丰、大余、上犹等地;广东军方在大余、信丰等地驻扎了军队,与官僚勾结,鱼肉百姓,形成新的残民政治基础。这些强龙和地头蛇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在利害关头又相互勾结、相互包庇,操纵把持着当地。而蒋经国上任的专署,仅有一所破房子,连一支笔都没有。

蒋经国十分推崇曾担任过赣州知府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就是出自这位爱国诗人的名作——《正气歌》。他主政赣南时期,处处以文天祥为榜样,提倡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

建设新赣南

1939年10月,蒋经国主持召开赣南全区扩大行政会议。作了《吃苦、冒险、创造、建设新赣南》的报告,号召建设“五有”新赣南,即: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还制定了第一个“建设新赣南三年计划”(1941-1943)。“五有”目标和“三年计划”拉开了建设新赣南的帷幕。他誓言要“在极短的时间完成大量的工作”,“定要把文化落后,疮痍满目的旧赣南,变作文化进步、既富且庶的新赣南”。随后在各个方面着手落实工作。

 

 

 

 

蒋经国建设新赣南,从社会革新开始。一到赣州,蒋经国便着手社会和家庭风气的改造工作,制定了《新赣南家训》,印发了上百万份发给各县,然后逐层逐级分到各家。号召每家每户学习实行,使之成为人人思想言行和生活的准则,一时人人传唱。《新赣南家训》主要有:1、坚持抗日,齐心协力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2、爱国爱家,学做好人,学做好事,提倡节约。3、戒烟戒赌,打造整洁、干净、舒适的家庭环境,邻里亲爱互助等。

他说:“我们对赣南的浓厚封建力量,毫不留情持极严格的手段,用坚决的革命手段去打击他们。”所谓“封建力量”包括土皇帝、地头蛇、保安团、劣绅流氓等等,他们是“建设新赣南的敌人”,他坚决地说:“要以血汗和精力去炸毁中国社会上的暗礁”。

当时的社会,官吏不廉,贪污贿赂成风。蒋经国澄清吏治、整顿政纪,曾毫不留情地枪毙了贪污犯任锡章、池江乡长黄某。整顿地方武装,改编各县自卫队,收回了部队指挥权,由他直接指挥。同时清剿土匪,对散落民间的枪弹进行登记。

 

 

接着大刀阔斧地查禁黄、赌、毒。当时妓院、赌馆(赌窝)、鸦片烟馆(土膏行)是社会三大毒瘤,搞得社会风气乌烟瘴气。蒋经国下令各县政府停收“花捐”,查封妓院,设立新赣南妇女工厂,安排妓女从良,让她们在工厂做工养活自己。大力查赌,亲自带队到达官贵人的深墙大院里抓赌,还曾带队去水排上(水上赌场)抓赌。蒋经国禁赌,有一个绝招:被抓的赌徒要罚跪公园三日,每天上午、下午各跪3小时,他令警察局和各政府切实执行,不得徇情包庇。他雷厉风行地查禁鸦片烟,关闭了以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为后台的“特种商品公卖处”,处死偷食者。某次当众焚烧了一位黄埔一期毕业的军士长的十九箱烟土,价值近银洋二十万元。几位富商子弟,因吸鸦片烟违禁,蒋经国下令将他们判处了死刑。这震动了军方要员、地方头面人物,震动整个赣州城,甚至轰动了全国。因为当时国民党禁鸦片烟政策是“寓禁于征”,用高税收来禁止鸦片,禁烟是假,收税是真。“明禁暗开”的畸形政策之下,自认为交了税属于合法经营的烟商们更加肆无忌惮,使买卖和吸食鸦片合法化。

虽然阻力颇大,蒋经国非常有魄力地大力查禁这三大毒瘤,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好评。但赌和毒,还是难以根除。对于某些通天人物的说情,他网开一面,难以完全公正。

在文教建设方面,他先后创办了《正气报》、正气出版社、正气小学、正气中学、设立正气牌坊等。大力发展教育,扫除文盲。创办新人学校,用教育的方式改造刑事罪犯,帮助犯人增进就业技能。建设儿童新村,收容一千多名儿童。设贫民食堂,收留抗日战争时期沦落街头的难童。

 

 

在农业方面,蒋经国设立了新赣南中心农、林场;在工业方面,设立了牙刷工厂、碾米厂、强民工厂、造纸厂等许多工厂,这些工厂都有相当的利润。另外,为了为搞到更多的建设资金,蒋经国设立浙、皖、闽、赣四省盐务督运处,作为自己的金库。

为了平抑物价,1940年蒋经国开始在赣南实行“开办交易公店,统筹统购”日用必需品。主要是由赣南专署拨款,设立交易公店,以较低的价格公卖米面粮油等日用生活品。为平抑米价,实施“计口授粮”政策。即:对出征军人家属、孤寡老弱无力谋生者、残废、遭遇失业和未在难民收容所领米之贫苦难民、五口以上家庭一人劳动不能维持生活者,均可按定量标准购买低价粮。

1942年,交易公店改名“日用品供应处”,1943年又改名为“新赣南经济建设公司”,下设油盐部、粮食部、百货供应部、煤矿炭供应部、铜铝冶炼厂等十大部门。

为了解决民众无力养家糊口及土地集中等问题,1941年冬,蒋经国提出进行扶植自耕农,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先后在南康、上犹、信丰等县设立了5个示范区。在条件好的地方,政府征收“非由所有人自耕的农地与私有荒地以及无主或无继承人之土地”,然后进行重划和改良,由无地或少地农民低价承领自耕,并由政府贷款给农民承购土地。在条件差的地方,政府则强行征购富户的土地并发放贷款给贫苦之自耕农购赎。大部分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

他看不惯旧官僚养尊处优的习惯,常常短装草履,在黑巷、在农村巡行。遇到民众,哪怕在农田里、商店内,话匣子打开,天南地北,任意交谈,目的在了解人民的困难,和解决他们的困难。以1939年到1940年为例,一年跑了九百英里,绕赣南三次,顺口说得出专区有多少桥梁和水利工程。最难得的是他一直保持这个传统,甚至相隔四十年,在台湾就任“行政院长”、“总统”之后,依然如此。

 

 

在担任江西省地方政治讲习院军训总队长和江西省新兵督练处处长期间,蒋经国将自己在苏联列宁格勒托玛卡红军军校学到的方法用于训练。他身体力行,兢兢业业,和青年们冒朝雾、踏晨曦,一起升旗,一起赤膊跑步。

1938年6月,蒋经国到重庆入中央训练团第三期干部训练班受训,一月的训练期结束后,经蒋介石批准,蒋经国增选为三青团中央干事。三青团书记长陈诚任命蒋经国为三青团江西支团临时干事会干事兼筹备主任。这个任命使蒋经国一跃跻身到国民党党团中央,成了三青团的高层领导人之一。1939年12月开始,在赣县西郊赤硃岭,蒋经国主办了三期“江西青年干部训练班”,训练学员500多人。他向学生大力宣传团结一致、绝对效忠团长的精神,以培养他的嫡系部队。与此同时,他还举办了两期“新赣南经济建设训练班”,培植他建设新赣南的干部队伍。这些干部后来成了蒋经国“嫡系中的嫡系”。在赣南,他组织的拥护“最高领袖蒋介石”的活动,比全国任何地方都更为狂热。他把“领袖”生日定为“太阳节”,祝寿活动盛况空前,耗费巨大。

 

 

1943年底,蒋经国宣布了 “建设新赣南五年计划”(1944-1948),其中有一条,要将各县城改建为现代标准城市,并将各县二十八个旧市镇,改建为现代化的市镇,赣州人口扩充至五十万人。在各项工作表中,把炼钢、炼铁、炼铜列为优先。他还曾谈过:要建几处炼钢厂、飞机制造厂,和漂亮的电车站,还有可以容纳两万人的大礼堂,要进入电气化的世界。《东南日报》批评其为“大跃进”,当时的工业和经济水平根本不足以支撑这样的计划,五年期间,又极短促,完全难以实现。蒋经国在赣南推行的很多举措,不太务实,借用了苏联的经验,许多举措也带有随意性。他自己也承认,很多事情“缺少详细计划”。而且有些华丽的政绩也是面子工程,他曾回忆“人民出了不少的钱,做了不少的工程,但是并没有得到应得的效果。我们做事,初意虽在于为民众谋利,而有时结果反而使民众受苦。……今天并不否认,自己在赣南得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经验,但是有许多经验,就是一种人民受苦的代价。”

蒋经国破旧立新、标新立异的作风,与他在苏联的早年留学经历有关。1925年他受“五四”以来革命思潮的影响,产生了追求社会主义的思想,赴苏联留学,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格勒托玛卡红军军校深造。1930年,蒋经国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列宁格勒托玛卡红军军校毕业。在他的个人档案里,有如下的评语:“非常聪明、忠诚,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在这段时期内,他被共产主义思想深深地吸引,于1936年12月在苏联正式加入共产党,有很深的马列主义修养。

 

 

蒋经国的声名,上窜得很快,在普通民众心里成了“蒋青天”,在国际上,也为他赢得了“战后政治看赣南”的肯定。但在国民党人士看来,很不习惯,认为师承共产党,指责专区的举措是“苏联社会主义的中国版”。“太子”的身份,让蒋经国拥有了无数的特权,但国民党内部流言蜚语越来越多,让蒋介石不免感到他锋芒太露,留下了蒋经国终于离开赣南的伏笔。 

与章亚若暗结连理

蒋经国一边澄清吏治、整顿政纪,一边培育新人、招揽人才。此时一位名叫章亚若的女子,有些才华,被聘为赣南行署图书资料室的管理员,她工作出色,很快被调到行署抗日动员委员会任文书,不久后成为蒋经国“江西青年干部训练班”的第一批学员,后来蒋经国将其引为秘书,又让其兼任行署“民众询问处”负责人。章亚若“美丽大方,气质不凡,工作积极,热心助人”,在美国教会学校读中学时有“才女”之称。她古文诗词修养和英文底子都不错,京戏唱得好,为人和善,人缘很好。

章亚若1913年出生于江西永修县吴城镇,父亲叫章甫,曾在江西教育司任职,后又学法律长期做职业律师。母亲叫周锦华,出身于书香世家,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章亚若是现代知识女性,有过两个孩子也离过婚,1936年她的前夫因落水得了急性肺炎去世,她也就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小寡妇”。

 

 

此时的蒋经国在民众心里,尤其是年轻人心里,是革命英雄和励志偶像。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时,怒斥蒋介石四一二事变叛变革命、背叛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屠杀盟友和共产党。他建设新赣南,开创新风气,深得人心。在这样的形象加持下,又因章亚若在工作中与蒋经国经常接触,两人日久相恋。蒋章之恋,章母是反对的,蒋经国的红人也曾当面指责他玩弄女性。蒋经国一边向他们苦诉衷肠,生母毛福梅生前留有遗憾,与白俄罗斯媳妇蒋方良生下的“都是洋娃娃”,自己“刚刚出来想做一番事业,就遭受了四面打击”,“我是一个青年人,我也需要鼓励与安慰啊!”;一边承诺真心,并非乱来。两人暗结珠胎,1941年夏,章亚若怀孕。为了避人耳目,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蒋经国安排章亚若去广西桂林生产。1942年3月1日,章亚若产下一对双胞胎男孩。

此时的蒋经国已不是第一次为人父,妻子蒋方良(原名: 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为其在1935年12月生下一子,蒋孝文;1938年又生下一女,蒋孝章。但蒋经国获知章亚若生下双胞胎男孩后,如初为人父般欣喜若狂。蒋介石不同意将这两个孙子纳入蒋门,令他们只能跟随母姓,还是按照家谱辈分给两个孙子赐了名,分别叫“章孝严”、“章孝慈”。

 

 

1942年8月15日,章亚若在广西桂林医院暴病身亡。医院最后给出的诊断结果是:死于血中毒。若干年后,蒋孝严在自传中说,母亲是被国民党的特务头子戴笠指使害死的。当然了,这肯定是出于蒋介石的授意。直至1988年蒋经国逝世,一直没有公开承认这对双胞胎儿子,他们也就无法参加到蒋氏家祭中。1996年3月,章孝慈患脑溢血病逝,这两位兄弟都未能正式认祖归宗。一直到2002年,章孝严经过种种手续和证明后,才第一次在身份证上填上了父亲蒋经国的名字,2005年章孝严正式更名为“蒋孝严”。

 

 

离开赣南

     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是1939年在故乡浙江奉化溪口,在日本飞机轰炸中罹难的。蒋经国痛哭流涕,手书“以血洗血”四个大字。他在赣州为其母亲举行过追悼大会,会上他咬牙切齿,发誓和日寇不共戴天。在赣南一次县长会议上,他还亲自主持通过了所谓“保卫大赣南”的决议,号召“我们要恢复国土,要为死难同胞报仇,誓死抗战到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要为赣南老百姓造福,为祖国的生存流最后一滴血”,坚决表示 “我蒋某人誓与赣南共存亡,准备上山打游击!”,“假若敌人踏人赣南境内,我们将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日寇拼到底! ”。一再声称绝不逃亡。
 

 

1945年春,日寇突然南犯,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不战而退,日寇从南昌、吉安一带引兵南犯。蒋经国接到情报以后立即下令疏散,将赣南地区专员公署及附属机构,一律紧缩编制,疏散到崇山峻岭的安远县。《正气日报》在疏散前夕,刊登了蒋经国的疏散命令,也刊登了蒋经国保证与赣南人民共存亡的谈话。民众们都很兴奋,大家认为赣南据天险,易守难攻,相信蒋经国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一定会履行守土职责。

谁知就在日寇迫近赣南的危急关头,这位有杀母之仇、守土之责的专员兼保安司令,却临阵脱逃,乘坐“美龄号”专机飞往重庆去了。消息传开后,专署一些要员感到措手不及,仓皇间一把火烧毁赣州东门大桥,各自逃命去了。赣州人民轻信了“誓与赣南共存亡”的诺言,突然之间兵临城下,人心慌乱,疏散不及,留下了巨大的创伤。建设新赣南也就到此为止了。赣州于1945年2月7日,沦陷敌手。同年7月下旬,日军从赣南撤退,8月15日正午,日本投降。劫后的赣南,一片废墟。“建设新赣南”的成果化为乌有!

千秋功罪谁人论,是非成败转头空。

 

 

 

历史评价

蒋经国在赣南整顿社会秩序,发展经济,兴办教育和实业,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一时期“建设新赣南”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为赣南作为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地位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蒋经国在赣南执政的六年,是他一生事业的发轫和基点,是一生中的黄金时期。赣南经验使他具有了行政及地方发展经验,为他挣得了干练有活力、有创意、清廉正直领导人的名声。他的如意算盘是:以赣南为起点,江西有成绩,再推展到全国。这为他以后跻身国民党高层掌控大权,积攒了丰厚的政治资本。

但他的出发点,还是巩固以他父亲为首的国民党的统治。然而很快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把包括赣南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都带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他了解苏联,并不了解中国。国民党的腐朽,比他想象的要难弄多了,当时的形势,他无法力挽狂澜。即使能救得了一时,也救不了一世,一旦动摇到国民党统治的根基,注定非败阵不可。在他无法彻底改变大局的情况下,后期也只能忍让偃息、虎头蛇尾了,无法善始善终。

历史证明,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要取得彻底的胜利,必须要由先进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提出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纲领做指引!

我们回忆这段历史,希望一切爱国人士把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继续推进并发扬光大!